广东西樵山导游词

时间:2023-07-09 18:32:25 作者: 小兵 阅读量: 7 栏目名: 广东导游词 文档下载

西樵山风景名胜区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樵山是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主要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场,是华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制作场,史学界称为"西樵山文化"。奈古刹风华正茂之际,历尽沧桑,现仅存断墙残壁。应社会各届之意,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宝峰寺。弥勒佛背后,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的就是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

西樵山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地处广州、佛山、顺德、江门、高明之间,北距广州市区仅45公里,离佛山27公里,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

西樵山是一座具有四万五千万年历史的死火山,直径4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海拔346米,主峰大科峰海拔344米。西樵山风景资源丰富,有72座奇峰,36个岩洞,232眼清泉,28处飞瀑、10大景区(白云洞景区、黄飞鸿狮艺武术馆、南海观音\宝峰寺景区、碧玉洞景区、天湖景区、九龙岩景区、翠岩景区、石燕岩景区、桃花园景区等)、东西2天湖,更有众多名胜古迹和湖、泉、涧、岩、壁、潭、台点缀其间。

?西樵山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西南部,离佛山27公里,东北距广州45公里,西樵山海拔346m,是一座古火山,山体外陡内平,状如莲花簇瓣,直径4公里,周长约13公里,面积14平方公里,有72座峰峦,以大科峰(海拔344米)为最高,群峰罗列、参差有序,九龙岩、冬菇石、石燕岩等峰峦,形态万千,西樵山最大的特点是"山里有湖湖里有山,水在山中山在水里"全山有16个岩洞,232个泉眼,28处瀑布,"飞流千尺"、"云岩飞瀑"最为壮观,山顶有3个"天湖",动植物种类繁多,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观云海、看日出和避暑胜地,也是地学考察的好地方。

西樵山是新石器时代珠江三角洲主要采石场和石器制作场,是华南地唯一大型古石器制作场,史学界称为"西樵山文化"。自古便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誉。西樵山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被称为"珠江文明的灯塔",已有6000多年文明史,古西樵山人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明;明清期间大批文人学子隐居于此,故又有"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山也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代宗师黄飞鸿就出生于西樵山附近村落,现在的西樵山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灯塔"的美誉,早在6000多年前,勤劳聪慧的

西樵山人,就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双肩石器"文化;明清时期,以湛若水、何白云、康有为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学子隐居西樵山,探求理学,锤炼心性,使西樵山获得了"南粤理学名山"的雅号,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鲜明,她不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为其特色,更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雅的观音文化令人瞩目,耸立于西樵第二高峰大仙峰上的世界第一观音座像已成为人们研究观音文化的必到之所;西樵山还是"南拳文化"的发源地,一百多年前诞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代武林宗师黄飞鸿就是这个门派的代表,黄飞鸿一生以弘扬国粹,振兴武术为已任,因其崇高的武德医德,深受人们爱戴,以他为题材编写的图书、拍摄的电影、电视剧林林总总,蔚然大观,他那种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家喻户晓、妇孺皆如,英雄黄飞鸿及其"南拳文化",已成为当今我国旅游文化层面上的一大热点;作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西樵山,其绿色文化更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称为整个"珠江三角洲"的"后花园",成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粤民众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一块福地。

著名景点

云泉仙馆

原为玉楼书院,后被改建为道观,观内建有守真阁、听泉楼、高士阁及道教神殿等,皆依山借势而筑,画栋雕梁,清雅别致,宛若仙宫。

云泉仙馆依山势建筑,为二进歇山顶建筑,主要有前殿,钟鼓台、祖堂、墨庄、帝亲殿和后殿厢房等,殿前置有两根石华表,石狮一对,其两侧保护墙壁上饰狮子、凤、鱼等浮雕和六骏图、百鸟朝凤壁画,殿门左右为钟鼓台,前殿有券顶迪廊,厢房,设中门,后有放生池,后殿为赞化宫,奉祀吕洞宾。清代的精美砖雕、雕像双龙抢珠、百鸟朝凤壁画等都是馆内重点文物,它见证了佛山陶瓷的辉煌,作为广东砖雕主产地之一的佛山,像云泉仙馆保存如此完好的清代砖雕并不多见。

白云洞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现名樵园,园之周围峭壁凌空,飞泉吐玉,亭

台楼阁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樵园后山有天湖、云路村、丹桂园等景点,东麓有石燕岩、冬茹石、响水岩等胜景。白云洞位于山的西北麓,是西樵山36洞之一,被称为西樵山风景区的总汇,曾有"欲揽西樵胜,先应访白云"之说,历代的士大夫、文人、墨客给白云洞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三湖书院、奎光楼、云泉仙馆、白云古寺等一批明清建筑和摩崖石刻,其中"西樵云瀑"在清朝已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白云洞景区,位于西樵山麓西部,面积1.2平方公里,曾有"预览西樵胜,先应访白云"之说。历代的士大夫,文人给白云洞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如三湖书院、奎光楼、云泉仙馆、白云古寺、字祖庙等一批明清建筑和摩崖石刻等,其中"西樵云瀑"在清朝已列为"羊城八景"之一,君行西樵,宛若画中游历,秀甲西樵的白云洞景区,融二十四景于一体,而其间古代建筑掩映,错落有致,白云古洞,峭壁天成,形似空中舞台的逍遥台也会让你留恋往返,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白云洞景区又是一个迷人的世界,华灯璀璨的夜公园,为名山美景披装挂彩,锦上添花。

南海观音文化苑

西樵山南海观音文化苑坐落于南海市西樵山大仙峰顶,由南海观音主体法相、圣境汇芳、圣域市肆、福寿莲池和环海镜清组成,面积15万平方米,所在大仙峰海拔292.47米,系西樵七十二峰之一,左右分别为双马峰和马鞍峰,背枕西樵最高峰大仙峰。俯瞰大仙峰,完全符合"左青龙蜿蜒,右白虎驯伏,背玄武垂头、前朱雀翔舞"之最佳吉穴之势。

观音法相高为61.9米,寓意观音成道于之意。法相为坐姿,顶有宝珠天冠,项有圆光,弯眉朱唇,眼似双星,目光微俯,披天衣,挂璎珞,带项饰,着罗裙,慈眉善目地稳坐在莲花台上,广视众生,显现安详凝重,救苦救难的慈悲法相。观音法相莲花座直径36米,外部镶嵌上下三层共66片莲花瓣。法座内部是蔚为壮观的五层大厅,陈列众多的观音文化艺术品及功德林等。莲花座四面环水,有四桥通达,寓意四方净土,八方德水,四边皆道之佛境。宝峰寺

西樵山宝峰寺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为南粤四大名寺之一,是一个旅游、祈福的好地方。自晋代佛教东传,在西樵山建寺弘法的高僧就很多,到了明代香火鼎盛。宝峰寺得到惠连法师兴教弘法,颇有名气。该寺建于明永乐甲申年(一四零四年),成化己亥年(一四七九年)重修。奈古刹风华正茂之际,历尽沧桑,现仅存断墙残壁。

应社会各届之意,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易地重建西樵山宝峰寺。宝峰寺重建在西樵山石牌村蛇岗。新址南北长一百八十米,东西宽一百二十米,面积二万一千六百平方米,寺之中轴线上建山门和大雄宝殿,两边分别建钟楼、鼓楼、观音殿,地藏殿、文殊殿、普贤殿,并建方丈楼和僧舍。建筑按明代风格设计,尽量保持原址的建筑风格,使宝峰寺清雅古朴。宝峰寺的第一殿天王殿。一进殿,首先见到的一尊满面笑容,大肚的菩萨就是弥勒佛,也叫笑佛。弥勒佛背后,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威风凛凛的就是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两旁还有四尊大佛像,称为"护世四天王",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四大金刚",代表风调雨顺的意思。

广场左右两侧分别是钟楼和鼓楼。在广场的正前方大型的浮雕,是一幅药师海会图。

宝峰寺的大雄宝殿为主要大殿。大雄宝殿于二零零七年一月二十八日(即丙戌年十二月初十)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暨佛像开光仪式,并正式向游客开放。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三宝佛,分别为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左边的是大迦叶尊者,而右边的是阿难陀。在大雄宝殿的左右两旁有两座殿堂,左边的是普贤殿,里面供奉的是普贤菩萨,人称大行菩萨。右边文殊殿,里面供奉的是文殊菩萨,人称大智菩萨。在文殊殿后,建有斋堂,里面有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斋菜可供各位游客享用。

三十三座名亭

与宏伟壮观的观音巨像相映的还有千佛映辉景点,依山傍势建成的三十三座名亭,分别供奉着观音的三十三种化身。大仙峰左侧,建成极具艺术价值的国内外观音寺庙,观音造像的微缩景区。还有圣域市肆、福寿莲池、环海镜清、牌坊广场等别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观音文化建筑群。

三湖书院

康南海"戊戌变法"的摇篮

"烟雨西樵乍霁开,三湖碧水映楼台。追寻遗迹康南海,不尽沧桑过眼来。"这首诗生动的重现了康有为在西樵山白云洞三湖书院苦求变法强国之路的历史。

泉声如琴,松涛如韵,瀑声如潮,鸟声如雨,白云洞果真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导游说,西樵山书院盛于明、清两个朝代,共有6间书院。如今只剩下康有为曾读过书、最为出名的三湖书院。书院建于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因为位居于应潮湖、鉴湖、会龙湖之间而得名。

松柏苍翠,绿树掩映,拾级而上,远远就看见民族英雄林则徐书写的"三湖书院"门匾。1878年冬,年仅21岁的康有为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深感迷茫、忧虑,遂离开岭南儒学大师朱次琦,来到三湖书院苦读。"秋风每赋感知己,记得樵山花又红"。康有为在这里遇上了人生知己时任翰林院编修的张鼎华,才有了机会走出三湖书院,发动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

历史长河、潮起潮落。字祖庙供奉的是中华文字的创造者仓颉,奎光楼供奉的是开文运点状元、中国古代文学二十八宿之一的魁星神。魁星一手捧斗、一手执笔,用笔点上谁的姓名,谁就会高中状元。

高山流水,空山鸟语。这两座文星楼均建于1777年(清乾隆丁酉年)。当时西樵人文不景气、学子科举难中,西樵简村28户大户人家为了振兴文气,捐资在白云洞建了奎光楼和字祖庙。两楼建好后,学子每逢进京赶考、小孩入学启蒙都要来此参拜两名文星,举行开考和启蒙仪式。自此,西樵文运畅通、科举昌盛,举人、进士不断。仅上金瓯和大桐堡在清代就出了30多名进士、举人。奎光楼和字祖庙从此名声大振,连南海也有许多学子前来参拜,感受文气和灵气。据史料记载,仅同治、光绪年间,南海就出了60多名进士。"山风如醉起诗情,细弄朝霞步履轻。春光最满桃源阁,云抹烦心风洗尘"。如此读书圣地,不可不带孩子一游。